教科书式

热词含义

原指可作为标准示范的完美操作,现衍生出两副面孔:褒义(严谨到能当教材案例)& 贬义(作S到能当反面教材)。核心在于「标准」感——不管是朝阳群众举报吸D的细节把握,还是小三撕原配的台词设计,够规范就能冠名教科书。

热词出处

最早见于军事领域,2013年央视报道某演习称「展现教科书式战术配合」。2016年民警陈清洲精准抓捕视频被赞「教科书式执法」,词义开始泛化。转折点是2018年「教科书式老赖」黄淑芬事件,反讽用法全面爆发。

起源与发展

从专业领域(「教科书式心肺复苏」)下沉到沙雕日常(「教科书式碰瓷」)。警方反诈宣传捧红「教科书式报警」,饭圈却发明「教科书式塌房」(指爱豆出轨流程严谨)。最魔幻的是2022年某诈骗分子因话术太规范被称「教科书式骗子」,警察顺着教程反向破案。

使用示例

「看这个萌娃防拐测试视频!面对陌生人说‘你妈让我接你’秒回‘安全密码是什么’,教科书式自救啊!」

翻车例句
「在领导办公室上演教科书式拍马屁,从他奶奶的旗袍夸到办公室绿植,结果那是他前女友送的...」(公司匿名区社S实录)

相关词

吐槽

现在阿猫阿狗都敢吹教科书式?您那PPT排版连课后习题水平都够不上!建议某些「教科书式美人」先照照镜子,您脸上的硅胶都能当化学教材了。